关键任务完成情况表

发布时间:2020-07-14 22:22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一类品牌关键任务完成情况表

 

序号

任务

分项任务

关键任务

对应建设项目内容

对应项目建设成果

 

1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探索实施弹性学制。

探索实施以学生选课制为主的学分制,学分互认制。

学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

 

2

教学改革

加快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双工作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
2.
校企共建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1.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

 

3

探索小班教学(班额在30人以下)和分层分类教学。

探索、开展小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6-2019年共设小班教学班16个;

 

4

研制具有世界水准、广东特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本科连贯培养、系统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1.开展普高、中职、现代学徒等生源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探索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2.
探索开设高职本科试点研究。

1-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普高、中职、现代学徒制);
1-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普高、中职、现代学徒制);

1-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普高、中职、现代学徒制);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方案。

 

5

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深入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专业建设成果落细落小落实到课堂上。

1.试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
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专业“面授平台课”、“移动平台课”和“实践平台课”等 “三平台课程体系”

1.开设《无人机与航测数据处理》等3个卓越班。
2.“三平台课程体系”评价标准。

 

6

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高技能水平兼职教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的试点。

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技能的作用,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高技能水平兼职教授共同讲授实践平台课程试点。

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高技能水平兼职教授共同讲授实践平台课程比例平均每学期3

 

7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探索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课程统计表占比47%

 

8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积极参加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并力争获奖,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1.开展基于工程项目、校企双工作室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获得省、行业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开展教学研究,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

1-1、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1-2、有色金属教指委师范教学成果特等奖:基于“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3、“创建多元育人平台、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1-4、“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建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大类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2.发表7篇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

 

9

创新创业教育

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分年级实施方案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分年级实施方案。

 

10

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

制订学分互换,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论文发表和专利获取等活动认定课程学习,实现学分互换。

1.学校的学分认定文件;
2.专业学生学分互换统计表。

 

11

学生创新发明成果显著,创新创业成效明显。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取良好成绩

1、2016、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2、2016-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科技创新培育攀登计划)7项;

 

12

学生成长与发展

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和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国内重要竞赛中获得高等级奖项,学生参与比例高。

1.成立竞赛工作室,每年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和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
2.
每位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项校级专业技能竞赛

1-1.学生获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20余项;
1-2.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奖7项,省级奖项23项;
2.年度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通知。

 

13

符合条件的专业,取得国家、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达到较高比例。

专业可以获取专业对口高级以上证书的比例

专业对口高级以上证书的比例44%

 

14

质量保证

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逐步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1.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评价表、毕业生学生跟踪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表;
2.年度专业调研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15

教师发展

激励和约束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担任学生导师、企业实践锻炼、应用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

发挥产业学院优势,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担任学生导师、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管理、教研室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制定完善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教研室和专、兼教师的活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激励管理文件

16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普通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聘请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支持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交流学习,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领先水平,提升专业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

1.聘请速云中为校内专业带头人;
2.聘请广东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段杰为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
3.专业带头人速云中到国内、外交流学习。

17

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和管理,支持兼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

1.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制定管理规定;
2.
建设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从合作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充实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库” 。
3.
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获得教学成果奖。

1.校外兼职兼课管理办法;
2.6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其中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3人。
3-1.丘智宇等2位兼职教师获得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3-2.兼职专业带头人段杰等4人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18

加强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管理改革,广泛开展有效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1.加强、规范教研室主任的管理,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2.
组织教研室主任到境外进行学习,提高教研室主任管理能力。

1.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教研室活动记录;
2.侯林锋教研室主任到德国学习20天。

19

专业带头人

在全国性或国际教学或行业组织、团体或专业刊物担任重要职务。

专业带头人在教指委或行业协会担任委员,及时把握行业动态。

专业带头人速云中专业带头人在行业组织、团体担任职务:
1.
专业带头人速云中担任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专业带头人速云中担任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委员;
3.
广东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

20

教学团队

培养或引进1-2名在全国或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和教育管理专家。

1.聘请日本株式会社PASCO综合研究所陈天恩主任研究员为专业兼职教授,并推荐申报广东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珠江学者讲座教授;
2.
培养专业领军人才。

1.陈天恩主任研究员珠江学者讲座教授申报公示;
2.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领域高照忠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军人才。

21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1.校外兼职教师学年承担bc类课程教学工作量占比≥60%
2.
实践技能课程由高技能水平兼职教授授课的比例≥20%.

1.校外兼职教师学年承担b和c类课程教学工作量占比是67.50,超过≥60%
2.实践技能课程由高技能水平兼职教授授课的比例是32,≥20%

22

教学条件

优质教学资源

建立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使用效果显著。

建立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使用效果显著。

1.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及社会知名教育平台;
2.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一览表。

23

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

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1.覆盖核心课程的数字在线课程(17门);
2.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GIS技术及应用》已经完成验收、《地图制图技术及应用》已经申报成功、在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之子项《遥感原理与制图》。

24

新增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或精品教材。

发挥专业建设优势,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出版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

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3本、省级出版社出版教材6本。

25

社会服务

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

建设、整合校企资源,建立和完善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管理制度,让教师、学生直接参与实施企业工程项目

1.学校科研、社会服务、下企业锻炼等制度文件
2.关于印发《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培训工作管理与收入分配办法》的通知。

26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或瞄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政策制定、社会实践等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立“产业学院”, 通过“产业学院”,整合校企资源, 向社会开展测绘技术服务;

  1.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 6个企业校内工作室、5个“教师工作站”、4个“工程(应用)中心”,整合校企资源;

27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

要与至少1所境外高水平院校的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建立姊妹专业关系,合作院校和境外专家深度参与品牌专业建设,探索国际合作育人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国际合作育人机制。
2.
邀请国外专家来校交流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国际合作育人机制。

1.旁遮普大学等8所国外大学测绘类专业签订合作协议;
2.2位国外专家来访。

28

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研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及认证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通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派教师到境外高水平同类院校互访,学习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学习的经验,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通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师国外、境外交流与培训:
  1.
专业带头人速云中到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流学习21天;
  2.
李益强老师出访赞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
  3.2019
年工程测量专业7位教师赴澳门交流培训;
  4.2019
年专业教师15人到德国参加21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师”师资培训。

 

29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订,吸引境外学生来校学习,向港澳、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海外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等。

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广东自贸区建设,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海外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等。

1.2018年测量技术国际竞赛技术标准;
2.2018年测量技术国际竞赛国际选手赛前培训;
3.关于印发《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4.中色(印尼)达瑞矿业有限公司印籍员工来校培训。

30

国内合作交流

与国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派学生,实现学生跨区域的培养合作。

1.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
2.
通过学生技能竞赛等,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选手进行交流。

1.工程测量专业与国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国家教学资源库;
2.专业学生与到国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等学校学习交流。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