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您当前位置: 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教育教学改革> 1.0 教育教学改革佐证材料目录

1.0 教育教学改革佐证材料目录

发布时间:2020-07-15 12:15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一)教育教学改革

1.“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目标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

类目

建设目标

完成情况

佐证目录

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及完成时间

1)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校企共建“工贸建通共融体”,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三平台课程体系”, 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2)预期标志性成果:【国家级】 “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奖(1项); 挑战杯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奖(1项);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奖(4项);【省级】: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项); 测绘地理协同育人中心(1个);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 挑战杯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奖(2项);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奖(省6项);

3)完成时间:2016年到2019年。

1)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

①校企共建广东工贸建通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1.1.1

②构建了“三平台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1.6.4

1.6.6

③学院出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点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1.6.11

1.6.12

④从2018年开始试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展小班教学;

1.6.2

1.6.3

⑤继续深化“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1.1.1

1.3.2

1.3.3

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20项;

1.5.2

1.5.3

1.5.4

1.5.5

⑦引入麦可思评价体系,建立了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1.7.3

2)标志性成果:【国家级】

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1.1.1

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

1.2.1

③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奖4项;

1.2.2

【省级】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4项;

1.4.1

1.4.2

1.4.5

1.4.6

⑤尚未完成:省级测绘地理协同育人中心通过院级验收,等待省级验收;

 

2016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2016-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科技创新培育攀登计划)7项;

1.4.3

1.4.4

⑦挑战杯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奖20项;

1.5.2

1.5.3

1.5.4

1.5.5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省级奖项23

1.5.6


 


针对性细化项目任务与实施要点

(1)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育人载体建设,与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工贸建通共融体”,推进LIDAR技术应用。通过企业主导专业建设方向和社会服务、学校主导专业建设与育人,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建设。 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专业“面授平台课”、“移动平台课”和“实践平台课”等 “三平台课程体系”,探索实施以学生选课制为主的学分制和36年的弹性学制。

(2)教学改革: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的育人载体——“共融体”协同育人,以LIDAR测量系统不同岗位划分,组成1020人的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试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通过“三平台课程体系”的实施,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面授平台课”在校内完成,“移动平台课”在网络上完成,“实践平台课”在企业完成。

3)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分年级实施方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取良好成绩。

4)学生成长与发展: 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规划、管理和导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成立竞赛工作室,每年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和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取良好成绩。

5)质量保证: 建立“三平台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 逐步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1)人才培养机制: ① 与广东多家知名测绘企业合作,校企共建共融体,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两台价值2000余万LIDAR设备,供产业学院使用,共同推进LIDAR技术应用。

1.6.1

②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专业“面授平台课”、“移动平台课”和“实践平台课”等 “三平台课程体系”,学院出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点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1.6.6

1.6.11

(2)教学改革:①通过产业学院实现协同育人,开展卓越教育,开设《无人机与航测数据处理》、《激光LIDAR技术应用》等3个卓越班,试点小班教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6.3

②形成“面授平台课”在校内完成,“移动平台课”在网络上完成,“实践平台课”在企业完成,制作了17门“移动平台课程”,覆盖了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根据“实践平台课程”在企业进行的特点,并制订了基于“三平台”课程评价体系。

 

3.2.1

3)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分年级实施方案,开设《创新创业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学生参加省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20项以上。

1.6.10

4)学生成长与发展:①加强课堂教育,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与政策》、《劳动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精神,毕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度100%;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超过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100%

1.6.4

②成立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竞赛工作室”,指导规划竞赛工作,近4年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23项以上。

1.5.6

5)质量保证: 建立“三平台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引入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价体系。

1.6.6

学院每年都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评价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表》等,并对表格数据分析处理,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1.7.2

 


 

1)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90%;(2)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学生所占比例≥6%;(3)可以获取专业对口高级以上证书的专业中,应届毕业生获取高级以上证书的获取率≧30%;(4)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线≧所在专业大类全省高职院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Χ120%;(5)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5%,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0%,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60%,毕业生对基本工作能力总体满足度≧90%,毕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度≧90%,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80%等。

1)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100%

1.7.1

2)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学生所占比例为6.2%

1.7.1

3)可以获取专业对口高级以上证书的专业中,应届毕业生获取高级以上证书的获取率为44%

1.6.13

4)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5667元≧所在专业大类全省高职院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140%

1.7.1

5)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100%,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97%,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1%,毕业生对基本工作能力总体满足度为100%,毕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度100%,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100%

1.7.2

 


2“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起讫时间

预期成果

完成情况

1

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校企共建“工贸建通共融体”,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建设。

20162019

“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通过省级验收;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完成校级验收,等待省级验收。

2

试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的育人载体——“共融体”协同育人,以LIDAR测量系统不同岗位划分,组成1020人的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62019

培养专业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申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1.开设《无人机与航测数据处理》、《激光LIDAR技术应用》等3个卓越班,试点小班教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申报基于工作室的协同育人机制实践研究”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4项。

3

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分年级实施方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20162019

申报国家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挑战杯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奖3项。

1.申报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大学科技创新培育攀登计划项目;

2.挑战杯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奖20项。

4

学生成长与发展

成立竞赛工作室,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和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

20162019

在省级、国家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10项以上。

1.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竞赛工作室”

2.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4省级技能竞赛奖23

5

建立“三平台课程体系”评价标准

建立“面授平台课”评价标准、“移动平台课”评价标准和“实践平台课”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

20162019

建立“三平台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并实施,培养人才。

1.形成“面授平台课”在校内完成,“移动平台课”在网络上完成,“实践平台课”在企业完成,制作了17门“移动平台课程”,覆盖了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根据“实践平台课程”在企业进行的特点,并制订了基于“三平台”课程评价体系;

2.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体系;

6

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

逐步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20162019

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学院每年都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评价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表》等,并对表格数据分析处理,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