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课程运作上突出一个“实”字

加强教学调研,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加强教学针对性。在这点上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搞了一些创新:自制两个表格,《师生心灵沟通教学调研表》、《教师所任班级“教学效果”调研表》、发给每个教师,教师发给所任班级学生。解答学生实际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期末收表,并进行交流,效果很好。两个表格都突出思政课教书育人的效果,是我们搞的一个亮点。

1、         师生心灵沟通教学调研(点击进入观看图表)

表:11师生心灵沟通教学调研流程图

 

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目的与重要性

一、思想上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适时适度地往正确的向引导。

二、感情上亲近。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与学生关系的和谐。要随时随地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有利于促进与学生关系和谐。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他的依靠,老师就是他的好帮手,这样学生的心就会与老师的心贴的更近,与老师成为知心朋友。

三、恰当的选择。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学生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求大同,存小异。要在育人的过程中留意学生心理所想,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求大同,存小异。要在育人的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情心、成功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感觉到,交谈虽是心灵沟通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采用调研表进行师生心灵对话能集中了解学生真实所想、所思。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或不好意思,又能达到学生与自己信任的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能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减少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与误区,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疏导,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在学习上给学生解难析疑、使学生学习更进步。

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们体会到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感受到了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成长重要性,同时充分认识到师生进行心灵沟通对学生心态、成长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师所任班级“教学效果”调研(点击进入观看表格1表格2

表:1-2近三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概论课“教学效果”调研情况总结

 

二、 在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 字

 

 

采用“尊重的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以“尊重的德育”作为教学的实践。这个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尊重个性而激励创新。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时空”、“时事”、“时代”俱进。

高职生源比较复杂,入学分数相对较低,学生文化素质较差,自主自控能力较差,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正因为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更要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用尊重教育的理念对本课程改革,树立尊重教育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提升“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想底蕴,为加强这方面研究,08年由李瑞清老师为负责人申报了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并获得0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立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探讨。主要从尊重教育理念为视角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

 

1-3教师探讨以尊重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发表的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

 时间

刊物

备注

1

《论教育理念,兼议“尊重的教育”、“尊重的德育”理念》

李瑞清

2008-11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扩展版

08思政课题

2

《尊重的教育理念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作用》

李瑞清

 

2009-5

《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中文核心

08思政课题

3

《人本主义主义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合理取舍》

李瑞清

 

2009-4

 

《高教探索》

全国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

 

4

《 论“尊重的教育”的教育新理念》

李瑞清

2008-09

2006校刊

2006年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大学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但不足之处是,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心理上的脆弱性,不能对事物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判断,认识容易偏颇。目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却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仍无法彻底摆脱虚、远、空等弊端。尊重的教育”从理论上探讨了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和症结所在,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的研究。从实践意义看,运用尊重教育对思政课进行改革有现实需要。虽然思政教育一直强调“三进”,但现实中尽管“进教材”、“进课堂”,但却很难“进头脑”。面对这些弊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实施“尊重教育”指明了方向。

教学中教师注意做到:(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质疑权留给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充满生机,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质疑权留给学生。把学生视为平等、相对独立的平等主体,努力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氛围。(2)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把“教”集中在“导”上。“教学”更贴切地说应叫“导学”。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时,因势利导,把“教”集中在“导”上,做到少标准与定式,多个性与创造。让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议,尽情地说,勇敢去做,知无不言,各抒己见,放飞其思维,发挥其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求真求实的创造精神。(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学在导前,学导结合。但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和学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才能取得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三、 教学方法上突出一个“活”字

根据各章节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实践多采用互助型、、合作型、调研型、主动型、师生合作型的实践模式,或者是多种模式渗透的立体型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

1、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表:1-4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图

 

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是本课程创新做法(点击进入观看视频)

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参观广东省档案馆  现场进行教学,特色不同一般参观,而是教师在参观时,不失时机利用观馆藏资源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现场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档案馆

 

  

 

学生到天河区法院进行法庭旁听

 

 

学生模拟法庭实践活动

 

 

学生模拟法庭实践活动

为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2010年郑向东老师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pjk083, 2007年以丁妙珍老师为负责人申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研究课题—以高职高专为例。(2007CY057),团队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

1-5教师探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发表的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 时间

刊物

备注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教学模式

李瑞清

200712

《中国校外教育》

06思政课题

2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郑向东、

20077

《社科纵横》

06思政课题

3

从适应的视角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初议

丁妙珍

2008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07思政课题

4

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丁妙珍

2008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7思政课题

 

2、邀请校外知名教授讲座,提升文化底蕴

  

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博导陈金龙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傅玉能教授到我校讲座

     配合专业对人文素质的需求, 除了本校教师课堂讲授、课外讲座外,特别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作报告,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文化底蕴。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提高觉悟,培养正确思想,也成为开阔学生视野。成培养兴趣、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