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时分配

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时分配

                 学时

章节

大纲规定学时

计划学时

讲课

实验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绪论

4

 

2

 

 

第一章 

4

 

4

 

 

第二章 

4

 

4

 

 

第三章

4

 

4

 

 

第四章 

4

 

4

 

 

第五章

4

 

4

 

 

第六章 

4

 

4

 

 

第七章

4

 

4

 

 

第八章

10

 

10

 

 

实践活动

8

 

8

 

 

测验

8

 

8

 

 

机动

0

 

4

 

 

   

54

 

60

 

 

                                分两学期进行,每学期实际讲授30课时。

2、课程设计贯串的教育理念

高职生源比较复杂,入学分数相对较低,学生文化素质较差,自主自控能力较差,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正因为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更要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用尊重教育的理念对本课程改革,树立尊重教育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提升“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想底蕴,为加强这方面研究,08年由李瑞清老师为负责人申报了省思想理论课课题,并获得0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立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探讨。主要从尊重教育理念为视角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

大学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但不足之处是,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心理上的脆弱性,不能对事物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判断,认识容易偏颇。目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却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仍无法彻底摆脱虚、远、空等弊端。尊重的教育”从理论上探讨了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和症结所在。从理论上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的研究。从实践意义看,运用尊重教育对思政课进行改革有现实需要。虽然思政教育一直强调“三进”,但现实中尽管“进教材”、“进课堂”,但却很难“进头脑”。面对这些弊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实施“尊重教育”指明了方向。

 

             2-2教师探讨以尊重教育理念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发表的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

 时间

刊物

备注

1

《论教育理念,兼议“尊重的教育”、“尊重的德育”理念》

李瑞清

2008-11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扩展版

08思政课题

2

《尊重的教育理念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作用》

李瑞清

 

2009-5

《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中文核心

08思政课题

3

《人本主义主义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合理取舍》

李瑞清

 

2009-4

 

《高教探索》

全国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

 

3

论“尊重的教育”的教育新理念》

李瑞清

2008-09

2006校刊

2006年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具体做法:

1师生心灵沟通教学调研(点击进入观看表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从06年开始,以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加强教学针对性。 在这点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搞了一些创新:自制两个表格,《教师所任班级“教学效果”调研表》、《师生心灵沟通教学调研表》发给每个教师,教师发给所任班级学生。解答学生疑惑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期末收表,并进行交流。效果很好。两个表格都突出思政课教书育人的效果,是我们搞的一个亮点。

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目的与重要性

一、思想上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适时适度地往正确的向引导。

二、感情上亲近。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与学生关系的和谐。要随时随地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有利于促进与学生关系和谐。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他的依靠,老师就是他的好帮手,这样学生的心就会与老师的心贴的更近,与老师成为知心朋友。

三、恰当的选择。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学生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求大同,存小异。要在育人的过程中留意学生心理所想,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求大同,存小异。要在育人的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情心、成功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感觉到,交谈虽是心灵沟通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采用调研表进行师生心灵对话能集中了解学生真实所想、所思。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或不好意思,又能达到学生与自己信任的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能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减少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与误区,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疏导,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在学习上给学生解难析疑、使学生学习更进步。

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们体会到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感受到了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成长重要性,同时充分认识到师生进行心灵沟通对学生心态、成长及发展的重要作用。心灵沟通流程如下:表2-3

2)学生自主体验

2-4

 

学生社会调查(点击进入,链接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课件)按要求部置所任班级开展社会调查,因所任的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做法是:把班分成若干组,或按宿舍分,5-8人一组。由学生选出课题负责人12名,负责整个过程的协调等工作。同学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行选出课题,同学积极参与有分工、配合、同心协力完成。经老师同意后进行社会调查。调查方法多种多样,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到社区采访行人,在校园采访同学,到同学之间去了解、谈心。采访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社会流浪人员、病人等。把收集到材料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最后形成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包括方法,具体疑难问题解决,做到解难析疑,最后选出好的由学生在课堂进行讲解演示介绍。

学生讨论、辩论与演讲点击进入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演讲,分清是非,明辨矛盾,收到良好效果。

法院旁听 学生到天河区法院进行旁听。通过旁听加深师生对案例知识,也扩大教师实践知识面,也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旁听使到教师和学生都深受教育。

(学生到天河区法院进行法庭旁听)

 

模拟法庭  在学生中进行模拟法庭,这样起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与法律程序的了解。

  

(学生模拟法庭实践活动)

参观访问  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档案馆、烈士陵园、十九路军墓园等、使学生深受教育。有利于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档案馆)

3、课程设计贯串的方法

1)课堂教学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时代是一个信息万变时代,是多种理论碰撞的时代,也认识到现代的年青人是伴随信息时代成长的新的一代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速度和前人大不一样,他们喜欢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教师们注意用全新视野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及时走进课堂,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视频案例(点击进入链接)及多媒体资源将现实社会中各类大量的、来自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理想,培养良好道德与良好法律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筹集大量教学事例,案例,习题集(点击进入链接)和一些教参(点击进入链接)。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教学课件(点击进入链接)开展各种研究,为精品课程建设打下基础。

 

2)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

                             3-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

 

 

 

 

 

为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06年以申群喜老师为负责人申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研究课题。07年以丁妙珍老师为负责人申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研究课题—以高职高专为例。10郑向东老师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pjk083.

 

 

          3-2教师探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发表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 时间

刊物

备注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教学模式》

李瑞清

200712

《中国校外教育》

06思政课题

3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郑向东、

20077

《社科纵横》

06思政课题

4

从适应的视角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初议

丁妙珍

2008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07思政课题

5

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丁妙珍

2008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7思政课题

6

《对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思考》

 

胡健强

20097

《经济师》

08思政课题

 

3)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3-3采用多种形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