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学科动态>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第二次经验交流会!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第二次经验交流会!

来源:0001220030     发布时间:2008-06-10 11:52 浏览次数:18517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去年十月我们在湖南永州成功地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第一次经验交流会,重点宣传了永州这所以农业为主的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第二次经验交流会,重点就是交流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经验,并研讨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希望明年上半年第三次这样的交流会,第三次交流会以服务业为主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去年开的是农业的,今年开的是制造业的,明年开的是服务业的,产学研结合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深入的开展下去。今天,我想重点谈四个问题。

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制造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大在政治报告当中明确的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在政治报告当中明确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对我们教育的指导性方针,在十六大的报告当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对党的教育方针是这样描述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党的教育方针第一句话就是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我们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部分,切实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那么,怎么样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实际上在这种时候,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有很多的机会,很大的空间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的速度非常之快,而且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过去的二十五年内,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一个高的发展速度,那么,在过去二十五年当中,我们的GDP增长速度每年平均9%以上,我们希望还能在今后的二十年当中继续保持每年7%以上的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在2020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能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国的基本现代化奠定牢固的基础,那么怎么样去实现这样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的历史任务呢?实际上中央明确提出来要走新型工业道路,明确提出来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劳动者素质上来。大家知道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谈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认真对待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现在有些地方经济发展得很快,今年经济投资速度增长得很快,但是没有认真地把经济发展增长的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劳动者素质上来,而是简单的进行了一些低水平和重复性的建设,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这样一个问题,强调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月1920号要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党中央明确地提出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要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实行党管人才的原则。那么,为什么这样强调人才?因为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的很重要一部分。那么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看,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一种层次的人才,就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也就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说像制造业,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格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向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发展,产业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地位,正在从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转变,我们希望我们国家尽快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同时制造业将成为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是我们的愿望,要实现这样的愿望,除了需要政策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撑外,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在这个方面,职业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加快发展。所以我们最近提出一个要加快培养制造业和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计划,这个计划也写进了今后五年我国教育行动振兴计划。这个计划的提出,实际上陈至立同志给我们多次指示,是她再三提倡的。至立同志多次跟我们说,现在一方面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好象个别情况不是特别好,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这方面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我们有没有可能把高等职业教育好好抓一抓,争取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市场所需要的、社会所紧缺的、制造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呢?所以根据至立同志的指示,我们认真地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我们觉得:第一是需要的,第二是可能的。所以教育部提出来了要实施一个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列入了明年的工作要点,列入了今后五年我们全国的教育行动振兴计划。这个计划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为我们紧缺的制造业人才服务,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倡导产学研结合,实施对于某些特别紧缺的,比如数控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型人的培养,我们不仅是将数量摆出来,还要求质量是合格的。也就是说要创造条件,创造一些确实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紧缺人才的基地。所以呢,如果采取一些措施是完全可能的,为什么呢?实际上大家现在都在说我们现在很缺技术工人,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有条件培养这些急需的数控工人。现在的高级工人比以前的高级技工来说,应该说要求更高,但是从培养的角度来说,需要的时间可以是比较短的。大家都知道,以前我们要培养一个八级的工人,机加工的工人,那确实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手艺和感觉要求非常高,所以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磨练是练不出来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加工一个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由数控机床和先进的装备加工出来的。所以现在对于高级工人的培养,对于文化的要求比以前高得多,但是对于技能的培养,实际上是有可能在现有的文化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养完全能够实现的。所以根据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国内也有这样一个条件,我们在座的这么多学校,各个省也急需这样的人才,所以我们决心集中我们的优势兵力打一个歼灭战。因此定出一个计划,要力争从今年开始,从2003年到20075年时间里培养30万左右高质量的制造业高级人才。实际上按我的估计,还可以多一些,我们高教司的同志说,为了实实在在,首先要保证实现,实际上他们计划也希望能够多一些。我想50万是有可能的,也是需要的。黄菊副总理从《专报信息》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批示“教育部门适应制造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利用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培养加工工艺等方面职业技术人才,对促进制造业发展和社会就业等,都很有现实意义。请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加快推进。”我们这次会议原来计划就要开,正好有至立同志的指示,特别是黄菊同志的重要批示。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落实黄菊同志批示精神,大力推进制造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这实际上是高职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大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的重要一步。这次我们现场会议重点强调培养数控人才,机械制造人才。当然,除了制造业紧缺人才以外,实际上我们的电子、电力、建筑,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还启动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工作。另外,农业、现代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紧缺人才。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化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培养紧缺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结构合理的全方位的人才支撑。

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

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

根据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职业教育首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应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我们刚刚召开了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就业工作会议,我想在座的学校已经进行了传达。在这个会议上,我们特别提出了,要大力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而在这整个高等教育就业工作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实际上还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据2003年的情况,我们的现在本科生就业情况是80%,中等职业教育现在就业情况也不错,也到了80%,可是我们高职统计数字是50%多。当然有些同志说,实际情况还会好一些,我也相信这些情况,因为有一部分是灵活就业,还有一些是其他的就业方式。但是毕竟目前反映的情况,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际上是非常突出的。2004年我们全国一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150万是高职的毕业生,如果这一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甚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当然,就业难有教育外部的问题,有整个形势的问题,有政策不配套的问题等等。但对我们教育部门来说,除了要切实地作好就业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要认识到我们教育工作应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深厚的感情来抓好就业工作。我们有些高职的同志对这个问题有些委屈,觉得就业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确实,就业是一个很主要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是以培养人才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就业是民生之本,当然也是学生的人生之本。所以我们要继续认真的抓好这个工作。这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满足了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希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我给大家举一个数据:1998年我们全国高等学校招生数量是108万人,今年是380万人。这短短5年间,我们在投入增加不很多同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们的招生规模已是当年的3倍半。这件事的确是件大好事,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因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迫切的要求,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我们说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地来说,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有学上。首先必须问的是有没有学上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上学质量高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过去5年里,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大发展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会逐渐地暴露出来,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其实,就业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发达国家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是我们国家以前这个问题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当时是卖方市场。现在还是卖方市场,但是在局部上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也就是说我们从以前的精英教育,精英化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的过程当中,必然的会遇到这样一个困难。这个困难并不是由于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太多了,相反我们的大学生还是太少了。我始终有个观点,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求我们的教育首先实现现代化,因为人不现代化,我们怎么可能去跨越式地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还要有更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今后几年内,我们总结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八字方针“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就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在我们巩固成果和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的工作当中,都有一条,就是把好就业关这一条。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高等教育持续的发展下去,如果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老百姓巨大的教育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老百姓“望子成龙”的愿望就难以实现,人民群众对扩招的感激之情就会变成对政府的“抱怨”之声,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形象。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我们扩招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问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努力使高职教育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所以从今年开始,已经明确提出来,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这个意见提出来之后,我们有些专家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对高职不公平,为什么我们高职要以就业为导向,而本科生、研究生难道就不以就业为导向?我说你说得很对。我们整个教育都要以就业为导向,因为所有毕业生都要走向社会,都有一个就业的问题。而且实在地说,过不了两三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教育也会很快从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本科教育的就业问题也会非常突出。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深化改革,不及时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的实际需要,我们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都会发生困难。在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反映在高职教育方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歧视高职教育,相反是非常重视高职教育。

我们在当前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实际情况,我们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不好,为什么?我们要好好地考虑、反思,这实际上跟我们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第二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由于我们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办得好的高职专业就业情况非常之好。这说明社会需要,大量需要紧缺技能型人才。我们高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说高职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要把高职步伐停下来,相反还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因为我们要完成“十六大”交给我们的任务,那就是必须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所以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提高到执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都需要我们重视就业工作,搞好就业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我们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是定位问题。要增强我们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首要的问题就是准确定位、科学定位。目前,在我们高职高专的定位当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学科性的倾向,或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和压缩,就是岚清同志多次批评的“压缩饼干”式的高职教育。这种“压缩饼干”式的培养方式跟我们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种倾向是盲目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的倾向。我们到各地走的时候,听得最多的要求,就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升硕士、硕士升博士,博士升博士后,这是全国的一股风。当然,在大发展阶段,这是需要的,也是可以的。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进入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问题。我到一个办得很好的职业学院里去,他们高职办得非常好、毕业生非常抢手,但是他总觉得不太高级。所以他跟我谈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的时候说:我们最近加强了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现在水平很高。我说怎么很高?他说我们现在已经把“专升本”作为重要目标,我的“专升本”比例已经达到了40%。他把这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一个标志。我说你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搞下去,你这个方向就错了。要不要搞“立交桥”,我们说要。我们整个社会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建立教育“立交桥”。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准确地、科学地定位。按照至立同志的说法:“立交桥要有,但不要太宽”。为什么?因为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区间。如果有了40%50%学生“专升本”的话,那还不如去读本科算了。我们有些人到国外去看了,回来说,你看人家那“立交桥”搞得多好,如何如何。美国的加州,是最典型的,他们的社区学院可以从中职到高职,然后可以读大学,还可以读更高级的大学。但是我们真正去统计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转成了,有多少最后拿到了学位?实际上是很少很少的,因为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十六大”给教育提出了三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构建体系;第二个任务是培养人才;第三大任务是知识贡献。从培养人才来说,“十六大”给我们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人才,请大家注意:一个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第二个层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第三个层次是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靠谁来培养?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最近,中职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去年我也是到一个中职学校去,办得很好。我去了之后很受教育、也很受启发。在全国中职招生、中职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办得很有特色,他的方向其实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当时他也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办成高职。我说你不要这样想问题,现在你在中职里面是办得最好的。什么是一流?这就是一流!你在这一类教育当中高素质劳动者的队伍里走在了最前面,你就是最好的。你非要挤到高职里面去,办一个很一般、很普通的高职,有多大意义?我们每一个高校都要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今年他们跟我说:看来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个方向。因为他们发现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好。现在全国中职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大量需要中等职业技能的人才,中职的定位已经比较清楚。我到了部里之后,我们教育部内部高教司和职成司之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论,我当时分管高教,当然就站在高教司这一边,我们各省厅都有这个问题。

所谓“3+2”,我们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就是“3+2”中职升上来的。当然,我不是反对升本。升了就升了,只要搞得好,还是很好的学校。但是如果要在全国普遍都搞“3+2”,把中职三年再加两年,变成高职,我是坚决反对的。主要是因为你的定位不对。你的目的不是从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的出发的,你的目的是解决你的出路、你的定位。所以“3+2”这种模式,我们党组讨论,在特殊专业(比如幼教)可以。后来有一位同志找我说;我们这里好多专业都需要,比如数控。我说你正好说反了,我就是数控专家,我认为它不需要。数控人才培养需要经过高中,要不你就培养技术工人,那就是中职,三年就够了。要不你就培养高级数控技师。培养一个高级数控技师应该是读完高中,因为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不行的。所以我今年走了好几个学校,我问他们“3+2”情况怎么样?他们觉得将来不是发展方向。当然我们也不完全强行反对,也可以搞。但我相信走下去,必然会发生这种情况,也就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我这一次到江苏去,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好,我问他们的学生到底选择读普通高中的多呢,还是选择读中职的多?他们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他们说实际上报中职的学生还多一点。这跟我设想的不一样,经济富裕的地区,中国人嘛,从来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孩子们读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怎么会选择去读一个中职?苏北就不一样了,报普通高中的多,报中职的就少。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愿意读中职的反而越多。这是什么原因?就业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老百姓是非常实际的,他读中职毕业以后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能够赚钱、发财,这对一个家庭、一个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这一点在德国体现得很明显。德国的职业教育搞得好,好就好在他们的“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一边读书,一边做学徒。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它的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很多人愿意到工厂去。所以我说我们技能型人才不够,差很多,不要一棍子都打在教育上,我们的企业也有问题,要是我们工人的地位高了,大家就愿意去做工人了。那么我们工人的工资会不会高呢?我说会的,因为社会有一个自动的均衡机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大家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高消费会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该是什么样的人才就用什么样的人才。我说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定位。只要你做得好,都会大有前途。所谓一流,就是在你这一个行业领域里面一流。所以我们中职这两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效果很不错。现在突出问题在高职。我们教育内部的改革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今天(晚上)九点钟了还把大家请来讲话、做报告?在座各位都是高职教育的骨干,希望大家深层次思考一下高职教育的出路,共同探讨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高职高专改革,关键就是定位问题,定位要很清楚。去年我跟一些专家有一个争论,因为他们老是希望办四年制高职、办硕士、办博士,我是坚决反对。但是争论归争论,意见可以保留。我为什么反对办四年制高职?因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高职有,本科、研究生层次也有。我认为对我们国家的绝大部分本科院校都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只有少部分学校培养学科型人才。搞学科研究、基础学科的人毕竟是少数。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说你们职业学院的学生要学操作,要当工人,我说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我当年就要学操作、当工人。清华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应不应该懂得操作,应不应该去当工人?他不当工人,怎么去当工程师?他也是应用型人才。有些人说我这个应用型人才跟他那个应用型人才不一样,所以我要搞高职的应用型人才。我说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混淆,从翻译上造成的,我们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英语里面,叫做“Vocational Education”,另外还有一种翻译叫做“ Professional Education”。像医师、工程师、律师,他们都是Professional Education,你说他们不是职业教育吗?你说它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人才吗?当然是应用型人才。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定位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我们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对高等职业院校要安心于培养这一类型的人才,也就是“Vocational Education”,也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有的叫金领、有的叫灰领。反正是一种技能型的人才,他和我们要培养的本科型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两种都是属于高等教育,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别的。我对这点有深切的体会。这一次为什么到武汉来开这个现场会,我们湖北的领导在这儿啊,我说句实在话啊,武汉的职业教育并不是搞得最好的。但是,有一个实例,明天我们大家一起去参观,我自己有切深的体会。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就是数控国家工程中心,我们为了中国数控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了很长的时间,后来办了一个公司叫华中数控,生产数控系统。原来,国外公司老是给我们禁运、不向我们出口。现在我们能够生产了,他们就给我们出口,还把外国公司的价格给拼下来了。我们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我们自己的数控系统。这家公司办起来非常艰难,为什么呢?公司的竞争对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先进的公司,像法拉克、西门子公司。而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我们能够和他们竞争的,就是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需要一支队伍,能够到工厂里去安装机床,去调试数控机床。原来我们想,这支队伍不成问题呀,我们是搞技术的公司,我们干脆招一些我们华工的毕业生,不是很好嘛!一开始我们招聘的都是高素质的毕业生、本科生,考研究生差一点分数的,就跟他说到我们这儿来吧,学校的公司,都挺好的,他们也愿意留下来,我们也挺高兴,高素质的学生啦,都是本科毕业,自控系的呀。没想到,每年毕业生分配的时候来了一批,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不安定了,都要考研究生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学了点东西,就要走了,不安心了,最主要是考研究生。他们认为我是一个本科毕业生,装配、调试机床的事,不是我该干的事。华中数控的总经理好苦恼啊,总找我,说留不住人。我说你们去年招了那么多的人,都走了?我说你们的工作没做到家,没把人心给留住。这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后来,我们转变了思路。正好,我们旁边有一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正好是高职。在第三学年,找了一个班的学生,他们原来不是学数控的,是学机械的、模具的,进行快速培养。就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给他们上数控的课,下学期到公司去实习。实习就跟着师傅一起去工厂去装机床、调试机床。这样,很快就上去了。后来,60名,留了30名。还有30个人退回到学校,他们去其他单位也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又实践经验嘛。现在,这些学生在华中数控很受欢迎,成为骨干。那天,我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去筹备这个会,我去检查一下工作。我一问几个安装机床的工人,都是他们学校毕业的。所以我说,我对这个30万培养计划,还是充满着信心的。

这件事情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同志们,说明我们高等职业学院,第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老是说紧缺人才,紧缺人才呢?是有业不就啊。一方面是我们的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一方面社会上大量的位子无人去就。招工找不着人,前一阵子报纸说,上海找一个数控工人一个月要多少钱,要几十万。我老在想啊,我们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坚决地以就业为导向来考虑我们的定位问题,问题就变得非常清晰。

我们有一些专业和类型的人才是供大于求,但是也有相当一些专业和类型的人才是供不应求的。所以,所谓以就业为导,就是要主动地适应,就是要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为什么我讲话的题目叫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我们现在培养这种紧缺人才,就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这个定位的问题一定会非常的清晰。各级各类教育达到自己的准确的定位,使一批院校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在前头。不要老想着我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当然我们的体制也有点关系,为什么呢?我们高职是一个副厅级,本科是一个正厅级,管他一个什么本科院校,他都是一个正厅级,管他一个什么高职,他都是一个副厅级。说句老实话,这个问题我就没办法解决了。所以,你很难要求他不升本。将来我们只好用另外一个办法来控制,我们轻易就不批了。本来是不该用这种办法,审批的办法。我也跟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开玩笑,我说你们知不知道,凡是高职升了本科的学校领导最后都是被组织部换了一帮人。所以,我说,你们应安心于高职教育。既然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从事了一个非常高尚的事业,我们致力于献身于这个事业,把这个事业做好。

我们财政部的领导也来了啊,对我们高职教育事业是极大的支持。

所以,我再三说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我们的办学方向。当然,有少数的高职他实在想办本科,我也支持。但是,一定要分清楚,高职就是高职,你就安安心心地培养这个层次的人才;本科就是本科,你就安安心心地培养那个层次的人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定位的问题。而且,我经常说呀,高职不是办四年制的问题,而是办二年制的问题。以后,我们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都要走到二年制上来。有的同志很不赞成,说:哎呀,课太多了,上不完呀。我说给你办四年制也不够,课也上不完,学无止境。

我们这个定位,定位在技能型、岗位型人才,你就是要搞订单式培养。三年太长啦,不要搞压缩饼干这一套,重新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我听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准备了两个方案,我说,怎么准备两个方案,说好了准备一个二年制的方案的呐。哎呀,老师们还是希望三年制,学生学不完。我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既然要搞试点,这个问题就要带头,坚决地走二年制。否则,你就不要当典型。不仅要三年变二年,而且最好要有半年时间到工厂去实习,所以,我们培养技能型的、岗位型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一定要快。不仅这样说,而且要订单式地培养。这跟本科生的培养是完全不同的,本科生需要基础打牢一些,宽一些。因为它四年以后,很难预料市场的变化是什么样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主张本科专业也不要轻易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就怎么设。这实际上是一个办学思想的转变,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为导向,快速地培养一批社会的急需的人才。我们在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一个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深层次的一个教育改革,从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到我们的就业思路,都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要抓好就业工作,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刚才我已经讲了,一是要转换观念,科学定位。我们高职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二是要认真地抓好就业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很多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要办的好得多。我在西安看了一个民办的高等职业学校,我进了它的就业中心,他们有四五十个人在做就业工作。后来,我了解到,他们还不止这些人,他们有二三百人在搞就业工作,他们有一百多人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帮学生找工作呢。为什么呢?他们已经真正转入到以就业为导向,我们知道,他们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原来还有一点空间。后来,他们感觉到比较困难。现在他们发现,能不能招到生,就决定他能不能就业,凡是就业好的学校,他们的招生就好。所以,他们转变了过去观念:在招生的时候,一开始带有虚假的承诺,但现在,他们真把它当一个事情来做,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我们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各个学校的领导同志,都要转变观念,真正把就业工作当作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今后几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能不能招到学生,直接取决于我们就业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采取重要措施,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就业服务队伍,帮助学生能够找到工作。现在,我们公办学校的一个老毛病,就和我们过去的公办企业的一样,不注意市场。现在,企业改变了。我们这几年,工业、企业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以前,我们的企业都是橄榄型,设计小、销售小,加工大,销售的地位低。后来市场经济的时候,设计大、销售大,当中生产不一定很大,所以,哑铃型。

因此,我们学校啊,对就业问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转变。现在,有的学校还没有到位,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编制、经费、机构还都没有到位。请你们回去之后,这件事要认真地抓。

明年,高职的就业摆在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家回去以后,今年寒假认真地总结一下,哪些专业就业形势不好的,要迅速地做特殊的安排。就业好的,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训练。做一些什么训练呢,就是要加强双证书制度。这也是以就业为导向,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谈了多少年了,希望我们教育部门的同志和劳动部门的同志,我们紧密结合起来。教育部和劳动部已经讨论了好长时间,我们湖北的教育厅和劳动厅的关系特别好,我们谢谢劳动部门的同志。

今年我们就业好,好在那里呢我们现在的就业,不仅仅是我们学校的事情,而且已经成为我们全社会的事情了。中组部、中宣办、人事部、劳动部、民政部、发改委、团中央,大家一起来管这件事。最重要的一条支持是,我们的毕业生,如果在半年以内找不到工作,从明年一月份开始,就可以进入社会,进行失业登记。登记以后,就可以有各种优惠政策都可以享受。我估计我们的毕业生真正进行失业登记的人不会很多。但是,这本身说明了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和劳动部门联合起来,高职和中职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

2004年,我们高职凡是有职业证书的专业,80%的学生要实行双证沟通。这是一个很高的指标,要落实到每一个学校里去。要请劳动部门帮助我们一起来协调做好这件事。该交的钱就得要交,本来学生交的学费里就有这笔钱。当然,劳动部门也会给我们一些优惠。这件事情,我们要认真地开始组织。我们的数控,要求经过我们的培训,最起码要达到通过中级工的水平,其中一部分要争取达到高级工的水平。我们还要鼓励一部分拔尖的学生考技师,社会需要这种人才。当然,有的同志说劳动实践的时间太少,考不过。我说只要考试合格,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强,我们为什么不给他呢?希望各个学校把这个事情当个大事情来抓,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当年,要培养一个八级的铣工、八级的车工,要求是非常之高的。但现在的情况之下,培养一个高级工人,高级技工,甚至一个技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比较快地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帮助他们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我们帮助他们能够找工作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除了刚才讲的帮助他们找工作的办法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身过得硬的本领。所以要帮助他们学好技术,学好手艺,这就是我们下一阶段大力推进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那么,我们要是做好这样一件事情,从本质上说,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紧缺人才。

所以,我们为什么紧急地召开这个会呢?就是希望明年的就业工作,和后面的毕业生要迅速的进行调整,凡是专业就业情况不好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换一个方向。而且要帮助他们进行订单式的学习,帮助他们找好工作,最好的办法是能够在下一学期能够帮助他们到工厂、企业单位去实习。实习得好的就把他们留下来。我刚才说的,华中数控现在的维修工人、装配工人,最主要的人员都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他就是在那里学习半年,这半年是个学习的机会,是当学徒的机会,企业也对他进行考验呀,凡是好的就把他留下来。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应当努力去做。

另外,特别要注意订单式培养,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在湖南的湘西,有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是民办的,办得非常红火。他就是在深圳、珠江三角洲一带找订单,然后,在湘西找劳动力。进行一些职业训练,然后就送到这些地方去。办得非常火,非常兴旺。这样的办法实际上,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解决我们现在就业的基本矛盾。我们现在就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就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双方轨道接不起来。实际上我们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就能提高学校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进行深层次教学改革。

当然,这里面也有难处。我们学校总是习惯性的拒绝。但我们要下决心朝这方面努力。订单式培养实际上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高职院校要推行两年制教育,就是希望最好在学生进校之前就有订单。如果做不到,必须在一年之后,应该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这样就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这个学校今天也来了。就是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城达集团“好又多量贩”的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好又多量贩”是一家大型连锁经营商业企业,目前网点已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开业门店达43家。根据现有规模,每开一个大卖场,需要600名左右的员工,工种多达40多种,企业预测当发展到200个分店的时候,三分之二的门店店长以及主要干部都要实现本土化。为了建立一支后续干部队伍,以保障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好又多”向上海商职院开出了“订单”,要求自2000年起,每年向他们输送一定数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施“订单”的过程中,学院建立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好又多的人事部经理和一些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直接参与连锁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好又多的各个大卖场是学生学习、实习、实训的基地,

你想想啊,他实际上是学生工,其实各个企业都会愿意要,只要你组织得好。因为我们当学生的时候下过厂,两个星期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工人,剩下的几个月都是在帮工厂干活呢。但更重要的是,工厂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他所需要的将来的骨干。

专业教师在参加“好又多”经营实践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编写了一批反映连锁经营管理最新实践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由于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学院连续两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41名毕业生,都被上海各大连锁企业“订购”一空。目前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已有三分之二走上中级管理岗位,成为连锁企业的门店经理或区域经理和上海连锁企业的基层重要骨干。

贵州虽说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地方,却有一个办得很好的高职——贵州商专,也在为一个全国性的大连锁店培养人才,目前进行得很好。

看来,我们只要认真地按企业的需求,按市场的需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我们的教学改革,是大有可为的!

这是商业的情况,农业呢?记得上次开会时,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大会上介绍了经验。这次也来了一个学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金牛班”,与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搞订单式培养,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引起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

实践表明,高职高专院校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当然了,我们这么多的高职院校,每年毕业100多万学生,要都做到订单式是很难的。但我们强调的是它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性要求将实际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求学校要十分重视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还要重视对自己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更要重视根据毕业生在用人市场的反馈信息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我刚才讲的这一点,我想着重再提一下,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这直接牵涉到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培养目标问题,培养方式问题,培养模式问题。就业为导向,做好就业工作,今天我还想特地强调这一点。这个现场会还带有一点就业工作会议的意思。明年全国就业工作的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问题。所以,这次会议之后,请各个省厅的同志回去之后,传达给各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责任大,要让一把手负责,一把手责任制。要让各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长、院长、书记亲自负起责任来,尽快研究就业工作的趋势,进行专业调整,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队伍帮助学生就业。同时,要迅速地与劳动部门结合起来,进行双证训练。要求我们,凡是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这些专业,学生毕业的时候,80%要有双证,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如果有条件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当中,多安排时间到实践岗位上面去加强实习。

今天,我们还有一个更直接的问题——制造业。制造业现在急需我们培养的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的需要。所以,明年是我们培养紧缺人才计划的第一年。我们明年要迅速的进行专业调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给大家很深的启示:一年,就可以培养出很好的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它以前有基础,在这一年里强化技能训练。我们设想一个大的计划,各个省都要有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兴建一批实践基地,财政部也准备支持我们。

这些实践基地要让学生多动手,要让学生毕业以后,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企业确实能用得上,这与他们找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希望各个院校能对专业设置作一点调整。实际上,我们机械类的高职是很多的,但是不要搞一般的机械制造,要搞急需的、紧缺的。紧缺的是什么?现在最缺的是数控,还缺汽车维修。还缺什么?我们到市场上去找。还有电子、电力、化工、纺织各行各业的制造类紧缺人才。我们予以调整,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象我刚才提到的,机械行业是否应该迅速向数控进行调整?大家说没有教材,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高教司的同志们帮助大家,各个省各个学校迅速地进行调整,提供整套的教材,提供整套的实验指导书,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实践基地。争取到明年7月份的时候,社会上能出现一批大家所欢迎的人才。

我们打算和劳动部商量:数控专业,不管是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维修,最起码拿到中级技工的证书,好的能拿到高级工证书,个别好的能拿到技师的证书,这件事情是我们明年的奋斗目标。这个现场会就是要起这个作用。这是我谈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我们的教育方针有三句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一贯要求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所以,从就业的角度看,订单式就是要求学校和企业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有机地发挥学校和社会双方的优势。去年永州会议,着重农业,培养的人为什么受欢迎?它不是学究式的、学科式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是农业所急需的人才,培养的人出去能发财,能致富。今年是第二次,明年是服务业。学校和社会集中各自优势,进行产学结合的范围十分广阔。希望各个高职院校不要关起门来办学校,而要努力地走向社会。刚才所举的几个例子,都是校企结合较好的,办得生机勃勃,快速发展。

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有限,要办好高职教育,学校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要通过产学研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

首先,从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始,我们可以找到高素质的老师。企业中有很多高级别的工程师已经退休,年龄并不是很大,可以用聘用制的方式请他们来当老师;根本的解决途径是从企业中将工程师聘请当兼职老师,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和企业建立依存关系以后,可以帮助我们的学校迅速发展实力。例如:青岛职院设立的海尔家电培训中心,学校为集团培训维修人员,公司为学校不断提供最新的家电设备供培训使用,这是双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零租金”的方式引进企业的生产部门,很有思路。企业引进之后,不花钱就办成了一件大事,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大钱就可以不付。企业并不在于省一点小钱,它进来以后,可以进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联通通讯系”,由浙江联通总经理任系主任,联通公司为学校提供最新的通信设备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说,产学结合大有可为。包括我刚才提到的双证书制度,也要通过产学结合才能推行。我们希望学生毕业时有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要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实际上,也就是说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如:重庆市教委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2002年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重庆高等学校学生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 2003年在9个大类专业开展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上海从今年起实施的为期三年的上海“技能振兴计划”,将大力造就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灰领”职业技能人才,以适应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定位的要求。为此,上海将在读大专以上学生中通过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今后,教育部要通过评估等手段,引导和促进学校主动与劳动、人事以及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如制造类高职人才的培养就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动手去做,并且力争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操作技能达到相应岗位的中级、高级要求。

我再强调一遍,一定要动手!其实不只是高职强调动手,我们现在在抓本科的教学质量。本科的工科、医科,不动手怎样当工程师?怎样当医生?这方面,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明天大家要参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我上次来的时候,提了两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要真刀真枪。我们的数控加工中心,切蜡件,好处是开始时危险性较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有比切钢件便宜,实际成本低,所以一般学校都不进行切钢件培训。但要培养出就业时受欢迎的学生,就必须真刀真枪切钢件。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学校周围就有汽车配件工厂,人家工人用手工机床切钢件。我们要是能帮工厂用数控机床切,保证质量,少收一点费用,既为工厂干了活,又为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我再三强调,我们在实践教学基地中,一定要真刀真枪地切钢,不要只是切蜡,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切钢与切蜡的感觉是不同的,当然,切钢时要注意安全。

我们所说的“双证”,除学历证书外,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包括其他行业部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我们要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和华中数控说过,我们的两年制职院计划,除了让学生取得高等职业教育的证书,还要取得技术工人的职业证书,最好能达到高级,少数的、个别的能达到技师水平。

另外,我们还要求学校对学生服务到位,对毕业时没有签约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就业。这是我们在产学结合上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通过产学结合,扎实推进各项教学基本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产学研结合,不仅是体制、机制等制度层面的变革,而且是出发点与归宿点。产学研结合要落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当中去。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在中心城市和高职高专院校和中职中专比较集中的地区,分类创建一批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的共享,担负起地区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对这个工作,我们想推进一个计划。所以这次请财政部的同志一起来,财政部的同志给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我们那点钱对于全国来说,就象撒芝麻,不见影子。我们想在全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实用的,确实能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实训基地。而且这些实训基地应该是开放式的,不要每个学校都建,应该可共用。比如说,一个制造业的数控实训基地建在这所学校,电子实训基地可建在那所学校。实习时两所学校可以互相借用。我们要让实验设备能够充分利用。如果能够在全国建100个基地,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可承担很多的教学任务。

现在一方面学生没有地方实习,一方面大量的设备空闲着。这就需要有机地把它们组织起来,还是要靠机制来解决问题,即有偿地进行使用。对于实训基地建设,我们想在明年建设100个数控实训基地。这些基地要开放,要有高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上更好地规划,大家可以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去看看。但是,我觉得你们建得太豪华了,可能是省教育厅给得钱太多。那么贵的加工中心你敢让学生去用吗?教学是要算成本的,几百万元的成本什么时候能收得回来呢?我看200多万元建一个基地就行了,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动手。基地应以教学机床为主,加上一些工业机床,最后还是要上大机床,不能老在小机床上做。在小机床上也要车钢件、铸件,要真干,然后再到生产机床上去做。

当然,如果我们有的学校能够办产学结合的生产企业,能生产产品最好。但我们的经验是学校办企业十有九个是不行的,因为学校的人不会办企业。所以实训基地关键是要用好。技能型人才就是要动手,不动手就没有这种感觉。所以,用产学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广大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现场的职业岗位群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性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生命力所在。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可以说,失去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是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应讲究“个性化”。建立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无论从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方面,还是从实现不同类型学生的充分发展方面,都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

1.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突出专业特色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专业建设上要适应市场需要,进行调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专业建设上始终坚持上述做法,在该校今年12月举行的校内招聘会上,有来自开发区的200多家企业。他们向该校2400名高职毕业生提供4000多个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显示出了其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强大活力。他们的做法就是将专业与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主动地适应市场,校企联动,会同企业主动地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充分的调研,不仅看市场的短期需要,更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人才的中、长期需求,以及相适应的教学要求,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

2.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走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之路

刚才讲到,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希望能够大家共享。共享的机制要大家来创造。不要搞重复建设,钱要用在刀刃上。当然,我们许多学校都希望自己有漂亮的实验室,我认为我们的注意力要更多地放在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上去。

3.推进制度创新,开展学制改革,建立以更加灵活为主要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机制

对于学制,在高职中还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件事,并在一段时间内到位。现在有两项学制要改革,一是硕士研究生要从三年改为两年;一是高职要从三年改为两年(包括高专)。造成高职高专定位不清、盲目升格、本科压缩型的原因很多。其中共同的客观因素是三年制。三年制与四年制在学制上很接近,客观上使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忽略了改革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而出现“压缩饼干”现象。另外,一些利益因素加上学制的接近,一些学校开始盲目地升本科。

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吸收外国的经验,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二年制的制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育模式,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

希望我们的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能在这两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领域中开展两年制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迅速推行。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希望大家坚定一些。我也征求过很多同志的意见,有的同志担心质量。什么是质量?这与我们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定位在上述一些人才上,你们说是三年制好还是二年制好?所以,我们要尽快在这些问题上统一思想,推进改革。由于高职高专多年来都是三年制,大家有一个统一和转变的过程。而三年制到二年制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再压缩一遍,而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地改革。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整个高等教育正由规模的迅速扩张,逐渐走向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要求全面地、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从注重数量发展、审批学校为主转为以注重质量、加强评估和质量监控为主。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促进整个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后,所有高等学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

通过评估要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评估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引导学校规范管理,树立并强化品牌意识,突出本地或本校的特色,就是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的教育水平。所谓一流的教育,至少应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高质量的人才。其中,最主要的标准是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可见,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和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每所高职学校都应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较高的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一大批学校由于定位正确,注重与产学的合作,办学欣欣向荣,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浙江省、上海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坚持高起点准入、高标准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规范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平均达到80%以上,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是促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举办者在高等职业教育上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目前,各地方在设置新学校上积极性很高,但是在经费投入和规范化管理上做得不够,也就是权利用得比较充分,责任没完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人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提供职业教育经费。”通过评估,国家要把该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当地院校设置挂钩,以解决一些地方的学校举办者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上权利与责任不统一的问题,促进投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三是起到社会监督和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目前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除了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外,还有本科学校,部分成人高校,以及一些中职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部分成人高校办学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培养质量。据各省反映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就业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几部分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拉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后腿。事实上,这种随意办高职的现象也是影响高职社会认可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国家要加大评估力度,加强规范管理,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规范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准入制度和淘汰制度。对办学条件差或名不符实的学校要收回他们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今后,中职学校一律不得办高职,以避免中职教育资源的浪费,并维护高职的社会形象。高职学校也不要办本科。

评估工作从今年开始已全面展开,明年对高职学校全面进行评估和考核。评估的标准是全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高职评估说到底是能不能培养急需的人才,能不能就业,就业之后表现好不好。这就与我们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我们就要注重这样一些内容的评估。千万不要把过去的一整套拿来,又是英语、数学、物理等等,这些还要不要,专家最有发言权。但是我再说一遍,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经济,面向社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我们高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志们,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朝阳事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会显示出勃勃生机。尽管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高等职业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