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课程介绍>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15 17:13 浏览次数:1270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1. 讨论式教学法

我们非常注重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并通过讨论使思想的火花碰撞,让学生收获各种思想的启迪。我们的讨论课形式多样,既有随堂的即兴讨论,也有分小组有准备的讨论,还有主题论坛,如爱情与人生主题论坛。讨论以学生为主,老师则是起到引导、点评、总结的作用。

讨论式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很多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的互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很多。学生评价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受启发”、“收获很大”等等。

2. 案例教学法

任课教师平时都注意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收集古今中外及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尤其是与大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教师讲课时不照本宣科,而是善于恰到好处地利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的案例来启发学生理解教材的理论和观点,启发学生认识自我,领悟人生,了解社会。学生普遍反映,从老师精选的道德案例、法律案例以及大学生活案例中懂得了很多道理,学会了做人,从案例中收获很大。如学生说:“老师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大家思考,使学生真切体会到道德与法律的重要”、“老师上课的案例联系实际,又结合课本内容,解答了我们新生的不少疑惑”、“老师很注意实际的案例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结合,教会我们从法的角度去看问题.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老师的案例新鲜有趣,不仅让我们增长了法律知识而且拓展了见闻”等等。

3. 视频教学法

精选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通过精彩的视频来辅助教学是常常使用而收效颇丰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一般选取的视频多为央视的主旋律内容,每段视频时长通常为8~15分钟,视频内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并注重与教材内容环环相扣。如在讲到“适应人生新阶段”时,我们会选取一些名人的大学生视频,像“陈章良的学习生活”、“纪连海的大学生活”、“撒贝宁的大学生活”等,使学生从这些名人的大学生中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如,讲到“做忠诚的爱国者”时,我们会让学生看钱学森、吴鹰、邓中翰等人物的爱国故事视频,启发学生理性、科学地爱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到“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时,我们会选取历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如季羡林、袁隆平、丛飞、徐本禹、洪战辉等,通过他们的故事鼓励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创造人生价值;在讲到“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时,我们多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视频,以及反映全国道德模范的视频,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认识社会,反省自身,学做有道德的人;在讲到本课程的法律部分时,我们会选取大量的法律案例的视频,如央视“今日说法”、“社会与法”、“法律大讲堂”、“法治在线”等节目片段,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培养法律意识。学生对这样的视频教学普遍反映良好。如学生说:“那些视频那些故事和人物非常吸引我”、“每段视频都让我感动,令我深思”、“录像从直观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教材和老师讲的内容”。

4、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这是列入本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完成的任务。已经实施多年,效果很好。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去体会书本的理论,了解自己和社会。研究性学习既有个体进行的,也有小组进行的合作研究。老师讲解具体要求后,就由学生根据任务组合成410人小组,彼此分工合作,开展相关的文献查阅、调查研究、实践活动、讨论思考,最后完成调查报告、小论文或PPT课件。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给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我们还会安排学生进行论文、调查报告或PPT的演讲、交流。最后由老师点评。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前面论述中列举了部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反馈意见。在本课程的网站上刊登了60多个学生制作的PPT课件、调查报告、小论文等。

此外还有一些诸如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拟演示如何协调个人与他人、老师的关系)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普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上一篇: 教学内容 下一篇: 教材与参考资料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